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财政动态 > 工作动态
索引号: 431100003/2019-09441 分类:  
发文机关: 市财政局 发文日期: 2019-02-18 08:22
名称: 耿耿丹心耀潇湘——追记市财政局驻蓝山县大桥村扶贫工作队长张拥军
文号 :    

耿耿丹心耀潇湘——追记市财政局驻蓝山县大桥村扶贫工作队长张拥军

文章来源:永州日报 王晶 发布时间: 2019-02-18 08:22 字号:


1月24日,永州市殡仪馆寒风呼啸,哀乐低回,数百名来自扶贫工作一线的工作队员和帮扶村的群众代表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市财政局驻蓝山县大桥村扶贫工作队长张拥军。

“张队长心里最牵挂的就是我们这些贫困户,我们舍不得他,一定要来送他最后一程!”大桥村民们自发地从蓝山县坐车3个多小时赶来了,跟他们可亲可爱的扶贫队长作最后的告别。

“拥党政精准扶贫废寝忘食,军之魂脱贫攻坚呕心沥血。”这幅大桥村民送来的挽联,道尽了这个在部队服役26年的副团级军转干部、这位年仅46岁的扶贫战场忠诚战士的感人事迹和光辉业绩。

张拥军倒在了扶贫战场上,潇湘大地却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张拥军(右二)在走访

驻村扶贫10个月:

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

“张书记前几天还来我家看了新修好的房子,叮嘱我加油干,说今年多赚点钱再砌一个像样的灶台,把日子过好。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走了!”大桥村刚刚脱贫的欧阳维超回首往事,禁不住悲痛之情嚎啕大哭起来,“张书记真的是好人呐,去年帮我家争取了一个危房改造指标,每天都来监工帮忙。现在我们全家搬进新房了,日子好过了,他却倒下了!来村里这么久了,从来没吃过我家一口饭、喝过我家一口茶,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啊!”

张拥军逝世后,记者走进大桥村采访,到处感受到村民的感念和不舍。

走进张拥军在扶贫村的驻地,只见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他用过的笔记本电脑、打印机,还没填写完的扶贫工作资料和没有服完的各种药物。地上放着他时常熬粥的小电饭煲,没有吃完的红薯淮山和一桶老坛酸菜泡面。

“我们经常加班整理村里的扶贫资料,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常事。有时张队长会加班到凌晨三四点钟,半夜饿了,就吃一桶泡面。”驻村干部黄皓说。

“张队长做的扶贫资料是我们三个扶贫村最规范的。”大桥村村主任全珍昌对记者说。在驻村办公室的档案柜里,记者看到了满满一铁柜扶贫档案资料,摆放得整整齐齐。

翻开驻村队员考勤表,清楚地记载着,从2018年3月10日开始驻村到12月17日离开,张拥军在283天里驻村208天,平均每月驻村23天。他7月份驻村26天,8月份市直单位干部集中休年假,他却驻村25天开展工作。他到医院化疗也是利用公休假日,从没占用过工作时间。

“为了我们能够脱贫,他熬了不少的夜。一定是累垮的!”周学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右手残疾一度自卑,张拥军了解情况后经常找周学付谈心,帮助他树立信心,并通过产业扶贫帮助他种植50多亩水稻。去年9月,周学付因机械操作不当,左手粉碎性骨折。张拥军立马前往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又组织社会好心人士捐款近两千元,还帮助周学付到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并组织人员帮助周家抢收稻谷。周学付说起张拥军这位扶贫队长,早已泣不成声。

大桥村属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221人。驻村期间,张拥军走遍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带领群众发展魔芋、马铃薯、红薯、水稻等农业产业。他扎根扶贫村,吃住在村,与贫困户交朋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记者行走在大桥村,村民无不感慨一年来村里的惊人变化。村活动中心前正在修建文娱广场,没通水泥路的村民门前正在铺水泥路。站在村头极目远望,云天低垂,草木含悲,彷佛在等待他们敬重的张队长远归……

琛水河牌红薯粉

转业14个月:

不给单位添麻烦

2017年12月,张拥军转业到市财政局工作,任机关党委副书记。

张拥军转业不久,便查出患有胃癌,需要定期化疗和药物控制,30多万元的转业费迅速花光,甚至借有外债。即便是这样,他从不声张,更别说向单位申请救助和帮扶了。

张拥军无钱购房,转业后一家三口借住在妹妹张莉军的一套90多平米的三居室楼梯房里。妹妹和母亲各住一间,他和妻子带着6岁的女儿住一间。

“我最重要的是做好工作,而不能给单位添麻烦。”张拥军的妻子盘红娟告诉记者,这是丈夫转业后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张拥军认为,自己初来乍到,理应为单位多做工作、多作贡献,不能因为自己的病情和家庭困难给单位添麻烦。

按照行政职别,张拥军应享受副处级车补待遇,但单位财务因不明政策,给他按正科级发放车补。张拥军了解副处与正科级车补的差别,却没有找财务部门作出说明、要求更正;他也知道自己治病需要花钱,却从不声张。“我相信组织。”战友要他向单位说明情况,他这样回答。

“拥军同志工作能力强,有担当,从不畏苦怕难。”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艾艳君告诉记者,去年3月,单位要选派一名领导干部带队驻村扶贫,便找到刚转业不久的张拥军,没想到他没提出任何异议和要求就接受了,只说了一句“服从组织安排”。

其实,那时的张拥军刚做了胃全切手术不到一个月,每天只能进食稀饭等流食,身体需要静养,但他未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也未向领导、同事、队友透露半点病情,毅然奔赴扶贫一线。

2019年1月18日,张拥军只身前往省肿瘤医院检查。他虽感觉身体严重不适,但还是谢绝了单位派员陪同的安排。他说:“岁末年初,单位事情多,我不能给单位添麻烦呀!”年迈的妈妈以为他出差,年幼的女儿还在盼着他的归来,谁知这一去竟成永诀。

张拥军(右一)在欧阳维超建房现场了解进度

生命最后时刻:

心里还是牵挂着困难群众

“哥,你怎么还去上班呀?该请假好好休养才是。”1月14日傍晚,张莉军发微信给张拥军。连续两天来,张莉军目睹哥哥胃病复发,晚上疼得几乎没睡好觉,白天从沙发上起身都需要人搀扶。

“知道了,我明天就回的。”张拥军这样回复妹妹。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1月15日,张拥军还陪同局领导一起走访慰问贫困户。

“我星期一就回来。”1月18日,星期五,实在顶不住病痛的张拥军向乡政府请假,去省肿瘤医院检查。当他接到驻村干部张甜甜打来的工作电话时,张拥军如此回复。他想着,等做完检查,1月21日就回村安排扶贫产业等事情。

“18日张队长打电话给我,让我整理好2019年脱贫工作计划,发送到指定邮箱,说是在长沙不方便发邮件,后来才了解到他是住院了。”黄皓回忆说。

因为村里结算资料需要签字,张拥军便委托出差长沙的妹妹带来结算资料。在仔细审查后,他颤颤巍巍地签下了:“同意支出,张拥军,2019.1.20”。这是他处理的最后一项工作。

1月21日,张拥军病情恶化,省肿瘤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随后,因出现不明原因颅内出血、昏迷不醒、瞳孔放大等症状,被送入ICU抢救。1月23日,张拥军永远地离开了他不舍的扶贫事业。

“那时开始意识不清了,医生让我多陪他聊天,多问他一些问题,他开始还能答出来,后来就有时答非所问,时常讲到扶贫档案和贫困户的事。” 说起张拥军生命的最后时刻,妻子盘红娟泪眼婆娑。

张拥军以短暂的生命为“优秀共产党员”作出了生动的注释:他心里总是想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